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往扎鲁特草原的826专列

在他们出发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他们,还有“集结号”.....xiaojianfan

 
 
 

日志

 
 

《人工智能会使数十亿人成为“无用阶层”吗?》——防字604  

2017-02-06 19:42:54|  分类: 3-1.佳作选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刊于201726日《新京报》

何亚福

 

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新作《未来简史》中大胆预测了人类社会发展,被《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最近,赫拉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的表现将超过人类,比如驾驶汽车、诊断疾病。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

 

笔者同意“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的表现将超过人类”这一观点,但不同意“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这一论断。赫拉利所说的“无用阶层”,其实是指“失业阶层”。

 

从历史上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是不是失业率越来越高呢?显然不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比如,钟表的出现虽然使更夫失业了,但从事钟表行业的人比以前的更夫多得多。

 

以美国为例,1930年代初“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口只有1.2亿,失业率一度超过20%;现在美国人口有3.2亿,然而现在美国的失业率只有4.8%。以整个世界而言,200年前世界人口只有10亿,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200年前大大提高了,能不能说现在的73亿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多余的?当然不能这样说。

 

在古代,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但仍然经常发生饥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比例越来越低,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到2%,不但养活了美国人口,还有大量的农产品供出口。古代人恐怕想象不到,农业人口竟然能降到如此低的比例。

 

技术进步往往是解放劳动力而不是使劳动力成为多余,因此,劳动力从旧的产业不断转入新的产业。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转移到制造业;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大量的工人脱离了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产业。一个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会失业,因为他还可以从事制造业或服务业。同样道理,一个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他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

 

如果人类只满足于吃饱饭,那么全世界只需要一小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让全人类吃饱饭,这样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无用阶层”。但正如俗话所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当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了满足人类各层次的需求,必然会有相应的行业被创造出来。

 

可以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大量的人员将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文化教育和艺术行业。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管理可望成为一大产业。未来社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升级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

 

机器代替了人类的一部分体力劳动,人工智能则代替了人类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人是万物之灵,是人创造了人工智能,而不是相反。在人工智能面前,人类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自暴自弃。

 

  评论这张
 
阅读(7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