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麓园——京郊行(昌平)54【原创】
京郊行之53早已写好,但一直发不出来。只好越过先发京郊行之54,那篇待啥时能发再发。
7月5日,我们一行五人去南口镇龙虎台村的“艺麓园”。
我们每年都要到南口虎峪,但都不知道附近还有一个“艺麓园”。还是从“锦绣江山”年卡上看到有这个景点,在虎峪村问了好几个村民,都说不太清楚。后来有个村民说,可能是“金殿”吧。雇了个车来到这个叫做“金殿”的地方,问门卫,“艺麓园”还真就藏在里面。
龙虎台村位于昌平南口镇,早在北魏时期这里就已形成村落,俗称下口。因村址位于高台之上,北有虎峪山,西北临关沟,有虎踞龙盘之势而得名。此村元代曾建行宫,供元帝往来大都与上都开平之间驻跸。明代帝王亦曾在此地安营,至清代衰落。
龙虎台地理位置因处关沟、居庸关要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南口地区抵抗日军进攻。1937年8月9日,南口战役打响,首当其冲的就是龙虎台阵地,这里曾发生过激战。
我们来到“瑞气和光”牌楼下,从这里开始了我们的“艺麓园”之行。
从“瑞气和光”牌楼进去,里面是一个餐馆,并非“艺麓园”之所在。我们退出来,再往南几步,才是“艺麓园”的正门。
艺麓园行宫,在元明清三代皇室行宫的遗址上,历时十三载,形成由三进院、后花园、关帝祠堂等组成的近代王府风格的古建筑院落。现在,艺麓园是以传统文化及非遗文化为主的大型文化体验基地。
我们到了这里,发现还有大队旅游团呢。进入右侧这间大楼,听了一会儿,发现里面是专门讲解有关佛教知识的,我们就退了出来。后来才知道这是“佛文化生肖博物馆”(也是珍宝馆)。
我们的兴趣在后花园。
我们到了后花园里面,刚才就是从这座垂花门进来的。
后花园中别有天地,修建得挺精致的。
这座仿古石桥,名曰“金水桥”,桥下有金鱼池。
先观赏一下池中金鱼。
还是到正房的“睿华堂”去看看。
装饰得雍容华贵,牌匾上书“谦和诚朴”。
看同伴往上拍摄什么……
原来她正在拍摄走廊上的灯饰,做工真叫一个考究。
2016年4月2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艺麓园举办了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的揭牌仪式。
东厢房门前有“国学”字样的水牌,过去看看。
哈,牌匾上写着“义关汉侯”,为什么要与关公挂上钩呢?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扒着窗户看一下,里面摆放着整齐的仿古课桌。这里原来是艺麓园的国学课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设有不同的亲子项目:青瓷手工DIY、孝文化、水墨画、投壶、围棋、五子棋、微电影等。
这栋建筑一边挂着“香港书法家协会”的牌子,来头不小啊!另一块是“云长书画院”,又是与关羽有关啊,看来这个开发商与关云长有某种关联?
“楠香书院”,好雅致的名称,看来与楠木家具有关系。
庭院中处处可见精致的石雕,看上去这还不是一般的石头,好像是玉石的龙雕呢。
我们继续往旁边的院子走去。
转过去又是一重院落,月亮门上书“雅园”。
又是别样风景——荷花池中有水榭。
绕水修建的“千步回廊”。
坐在“千步回廊”上小憩一会儿。
这座“关圣帝庙”修建得豪华气派,前面香炉上铸着“忠义千秋”。心想,这位开放商一定是山西人了,而且很有可能是关云长的家乡人呢(后面从虎峪村民口中得知,此人是山西煤矿的老板)。
“关公读春秋”的金身塑像。
“千步回廊”与池中的汉白玉栏杆石桥。
在这里拍几张吧……
离开后花园,我们往外走。路上发现有养着的大禽,不知是天鹅还是大雁。 这些石雕与泥塑看上去是临时放置在这里的,他们最终的归宿地大概还未建设好。
往外走,现在临近中午,停车场上的旅游大巴比我们刚来时多了许多,看来人家挺会经营的。
评论